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订阅号或微信搜一搜“高校人才招聘网”,每天推送各类最新招聘信息。
一、学校简介
赣南医学院位于千年宋城——江西省赣州市内,是江西省人民政府举办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医学本科院校。中国科学院院士韩济生教授担任名誉院长。学校前身是创办于1941年的江西省立赣县高级助产职业学校,1958年设置专科建制的赣南医学专科学校,1988年升格为本科院校并更名为赣南医学院,2013年获批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学校占地总面积2229.63亩(含直属附属医院),设黄金、章贡两个校区。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05亿元,图书馆纸质藏书126.14万册,电子藏书239.89万册。全日制在校本科生、专科生、研究生、留学生12810人,成人教育在籍学生7521人。教职员工4431人(含第一、第二、第三附属医院),专任教师1070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任教师数450人。
学校拥有良好的教学科研条件,有国家级科研平台3个(心脑血管疾病防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家中药现代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客家中医药资源研究分中心、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赣南分中心),省高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3个,省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1个,省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临床医学研究中心3个(培育),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省工程研究中心1个,省高校重点实验室2个,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省软科学研究基地1个,省、市院士工作站各1个,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8个,直属附属医院3所,非直属附属医院8所。
二、招聘对象
(一)第一层次人才: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万人计划)杰出人才;“国家创新人才推进计划” 科学家工作室首席科学家;受聘国(境)外一流大学教授职务,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知名专家;具备与以上专家同等学术影响力的高层次人才。
(二)第二层次人才:受聘国(境)外著名大学副教授或担任独立PI的助理教授及以上职务,并取得重大成果的中青年专家;“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国家创新人才推进计划” 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入选者;中科院“百人计划”入选者;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级“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入选者;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重点学科、国家重点实验室学科带头人;国家重大科技项目首席科学家或主要负责人;具备与以上专家同等学术影响力的高层次人才。
(三)第三层次人才:具有博士学位、年龄在50周岁以下且符合下列条件两项者为A类,符合下列条件一项者为B类(省级及省级以上重点研究平台、重点学科等学校急需的、本科教育具有医学类专业背景的学科带头人优先引进):
1.近5年以通讯作者或第一作者在《自然》《科学》《细胞》等国际顶级杂志发表高水平论文1篇或单篇影响因子在20.0以上;或者发表SCI或CSSCI论文3篇及以上(其中SCI一区或CSSCI刊源期刊库相应学科排名前10%至少2篇)。
2.近5年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奖、科技进步奖、技术发明奖,下同)排名前三;或者获得省级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奖、科技进步奖、技术发明奖,下同)一等奖1项(排名第一);或者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排名第一)。
3.近5年主持国家级课题项目(不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地区和短期基金项目以及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2项;或者获得科研项目资助经费500万元以上;或者成果转化收益达1000万元以上。
4.受聘世界排名前200位国(境)外著名大学的讲师(Instructor)及Research Associate,或相当职位(Senior Scientist)三年及以上。
5.“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入选者;或者中组部“****”青年项目人选;或者“长江学者”青年项目人选;或者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人选。
6.国内外同行公认的学术水平较高的省部级重大人才工程入选者、省部级主要学科学术和技术带头人或具备与以上专家同等学术水平的高层次人才。
7.具有博士学位的博士生导师,直接指导博士研究生5届以上(至少毕业博士研究生2届、4人以上),已毕业博士研究生发表过高水平SCI学术论文(其中SCI一区或CSSCI刊源期刊库相应学科排名前20%)。
(四)第四层次人才:具有博士学位、年龄在45周岁以下且符合下列条件两项者为A类,符合下列条件一项者为B类:
1.近5年以通讯作者或第一作者发表SCI或CSSCI论文3篇及以上(其中SCI二区及以上或CSSCI刊源期刊库相应学科排名前20%至少2篇);或者发表的SCI文章有1篇单篇影响因子在10.0以上。
2.近5年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排名前六;或者获得省级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排名第一);或者获得省级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排名前三);或者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排名第一);或者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排名前三)。
3.近5年主持国家级课题项目(不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地区和短期基金项目)1项;或者获得科研项目资助经费250万元以上;或者成果转化收益达500万元以上。
4.在世界排名前200位国(境)外著名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3年及以上。
(五)第五层次人才:
第五层次(A类):具有博士学位、年龄在45周岁以下且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
1.近5年以通讯作者或第一作者发表SCI或CSSCI论文2篇及以上(其中SCI二区及以上或CSSCI刊源期刊库相应学科排名前20%至少1篇)。
2.近5年获得省级科学技术奖三等奖1项(排名第一);或者获得省级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排名前三);或者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排名前三);或者获得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排名第一)。
3.近5年主持国家级课题项目1项;或者获得科研项目资助经费100万元以上;或者成果转化收益达200万元以上。
4.在世界排名前500位国(境)外著名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2年及以上。
5.国内高校已正式聘任的教授。
第五层次(B类):年龄在45周岁以下并取得学历、学位的博士。
三、招聘岗位人数及条件
部门 |
招聘岗位 |
招聘人数 |
岗位条件(含年龄、专业、学历、学位等要求) |
联系人及方式 |
基础
医学院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教师 |
2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1004)、基础医学(1001)、临床医学(1002)专业,博士研究生学历、学位。 |
刘老师lzc_96294@163.com
|
法医学教师 |
1 |
法医学(100105)、遗传学(071007)专业,博士研究生学历、学位。 |
人体解剖学教师 |
1 |
临床医学类(1002)、基础医学类(1001)、生物学类(0710)专业,博士研究生学历、学位。 |
组织胚胎学教师 |
1 |
基础医学类(1001)、临床医学类(1002)、细胞生物学(071009)专业,博士研究生学历、学位。 |
医学生理学教师 |
2 |
临床医学类(1002)、基础医学类(1001)专业,博士研究生学历、学位。 |
生物化学或免疫学或遗传学教师1 |
1 |
临床医学类(1002)、基础医学类(1001)、生物学类(0710)专业,博士研究生学历、学位。 |
生物化学或免疫学或遗传学教师2 |
1 |
临床医学类(1002)、基础医学类(1001)、生物学类(0710)、中西医结合(1006)、药学(1007)专业,博士研究生学历、学位。 |
刘老师Zhiping.Liu@gmu.cn13879793709 |
病原生物学教师 |
2 |
临床医学类(1002)、基础医学类(1001)、生物学类(0710)专业,博士研究生学历、学位。 |
刘老师lzc_96294@163.com |
生物技术教师1 |
2 |
基础医学类(1001)、生物学类(0710)专业,博士研究生学历、学位。 |
生物技术教师2 |
2 |
医学类(10)、理学类(07)、生物医学工程(0831)、环境科学与工程(0830)专业,博士研究生学历、学位。 |
万老师gmu_fzbl@163.com18107977707 |
药学院
|
物理化学教师 |
1 |
化学类(0703)专业,博士研究生学历、学位。 |
陈老师gnyxyyxy@sina.com 0797-8169775 |
中药学教师 |
1 |
中药学(1008)专业,博士研究生学历、学位。 |
药物分析、分析化学教师 |
1 |
药学类(1007)、化学类(0703)、生物学类(0710)专业博士研究生学历、学位。 |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
精神医学教师或心理学教师 |
1 |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100205)、或内科学(100201)、或心理学类(0402)专业,博士研究生学历、学位。 |
廖老师
1259372308@qq.com18174081990 |
康复学院
|
康复治疗学教师 |
1 |
临床医学类(1002)、基础医学类(1001)、中医学(1005)、中西医结合(1006)、 康复医学与理疗学(105114)、医学技术(可授医学、理学学位)(1010)、运动康复学(0403Z1)专业,博士研究生学历、学位。 |
刘老师117444867@qq.com 0797-8169793 13807975634 |
假肢矫形工程专业教师 |
1 |
临床医学类(1002)、基础医学类(1001)、中医学(1005)、中西医结合(1006)、康复医学与理疗学(105114)、生物医学工程(可授工学、理学、医学学位)(0831)专业,博士研究生学历、学位。 |
信息工程学院
|
数理教师 |
1 |
生物医学工程类(0831)、物理学类(0702)、数学类(0701)、计算机应用技术(081203)专业,博士研究生学历、学位。 |
彭老师103189926@qq.com18970786233 |
影像设备教师 |
1 |
医学技术类(1010)、影像医学与核医学(100207)、生物医学工程类(0831)、物理学类(0702)、仪器科学与技术类(0804)、电子科学与技术类(0809)、电气工程(0808)专业,博士研究生学历、学位。 |
张老师728781977@qq.com 15879709680 |
生物医学工程教师 |
1 |
电子科学与技术类(0809)、生物医学工程类(0831)、物理学类(0702)、生物物理学(071011)、信息与通信工程(0810)、控制科学与工程(0811)、仪器科学与技术(0804)、材料科学与工程(0805)、电气工程(0808)专业,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学历、学位。 |
钟老师 zjh1109@126.com 15970182535 |
生物信息学教师 |
1 |
细胞生物学(071009)、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071010)、遗传学(071007)、生物医学工程类(0831)专业,博士研究生学历、学位。 |
李老师biomantis_lhd@163.com13880047235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思政课专任教师 |
1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030501)、马克思主义发展史(03050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030503)、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 030504)、思想政治教育( 030505)、 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 (030506)、中共党史(含党的学说与党的建设)(030204 ) 、高等教育学(040106)、 社会学(030301)、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120402)专业,博士研究生学历、学位。 |
钟老师sizhengbu08@163.com0797-8169750 13970142004 |
护理学院 |
专任教师 |
1 |
医学(10)门类专业,博士研究生学历、学位。 |
钟老师810043994@qq.com 0797-8283919 13766344850 |
心脑血管疾病防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血管生物学科研教师 |
3 |
医学类(10)、生物学类(0710)专业,博士研究生学历、学位。 |
胡老师hgh0129@163.com
0797-8169163 18970786506 |
心血管流行病学科研教师 |
1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类(1004)或生物学(0710)专业,博士研究生学历、学位。 |
心血管毒理学科研教师 |
1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类(1004)专业,博士研究生学历、学位。 |
心血管药理学科研教师 |
1 |
药学类(1007)专业,博士研究生学历、学位。 |
心血管生物材料与组织工程科研教师 |
2 |
生物医学工程类(0831)或材料科学与工程类(0805)专业,博士研究生学历、学位。 |
除表中特别注明,各岗位条件如下:
(1)年龄:45岁以下(1975年1月1日后出生),特别优秀者年龄可适当放宽。
(2)学历、学位条件:必须取得博士研究生学历、学位,有国(境)外留学经历的同等条件下优先。
(3)2020年应届毕业生可凭有效证明报名。
(4)以上岗位条件中专业名称后括号中的数字为学科专业代码。
四、报名办法
1.应聘者请通过电子邮件或直接到学校用人部门报名,报名时间:从即日起至2020年12月31日,岗位招满为止。
2.报名时请提供求职简历和相关证件。2020年应届毕业生可凭有效证明报名。
3.学校地址:
黄金校区:江西省赣州市蓉江新区和谐大道1号
章贡校区:江西省赣州市章贡区医学院路1号
邮编:341000
4. 学校网址:www.gmu.cn
5.博士来校面试的交通费及住宿费由我校承担。
五、考核方式
1.根据岗位需要,考核方式采取试讲、面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2.报名人数与招聘计划数小于3:1时,拟聘用人选考核成绩不得低于70分(不含70分),否则不予录用。
3.进入体检的人员因体检缺席或不合格而造成招聘岗位空缺的,原则上从报考该岗位进入面试的人员中按照考试总成绩由高到低确定递补人选。
4.考核时间、地点另行通知。
六、体 检
1.根据考试、考核结果,按岗位招聘人数1:1的比例择优确定体检人员。
2.体检标准按江西省录用公务员体检标准执行,体检费由我校承担。
七、聘 用
经考核、体检合格,公示无异议后办理相关入校聘用入编手续。
八、福利待遇
1.第一、二层次人才相关待遇:双方协商议定。
2.第三、四、五层次人才相关待遇:学校提供50-180万元安家费, 20-100万元科研启动费,另享受博士津贴1000-8000元/月,并视情安置配偶工作。详情请登录:http://rsc.gmu.cn/info/1079/1350.htm查阅《赣南医学院高层次人才引进办法(修订)》(赣医发〔2018〕19号)。
二0二O年一月十七日